一句高声辱骂,换来的是十日行政拘留与终身禁赛观赛的严厉处罚,这位球迷的遭遇,映射出国内体育赛事中少数观众失控的情绪与亟待重建的观赛文化。
河北沧州某体育场看台上一声刺耳的辱骂,打破了激烈比赛中的短暂平静,安保人员迅速定位目标,一名情绪激动的年轻男子被带离现场——他因持续对客队球员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性言语干扰比赛,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赛事组委会同时宣布,禁止该球迷终身进入国内任何职业体育场馆观赛,这是2023年《中国职业体育赛场管理规范》实施以来,沧州赛区开出的最重罚单。
事件发生在上周六晚间进行的中超联赛沧州雄狮队与青岛海牛队的主场比赛中,据现场目击者描述,比赛进行到第63分钟时,客队一名球员在边线附近准备发界外球。
看台前排一名身穿主队球衣的年轻男子突然站起,持续用肮脏语言对球员进行人身攻击,时间长达数分钟,尽管周围观众多次劝阻,该男子仍变本加厉。
当值主裁判听到辱骂声后,果断中止比赛,并向场边安保团队示意,体育场安保人员迅速介入,将涉事球迷带离看台,移交给现场执勤的公安机关处理,比赛因此中断近5分钟。
沧州市公安局运河分局次日发布警情通报,确认该球迷因“在公共场所故意扰乱秩序,情节严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中超联赛沧州赛区组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后宣布,将该球迷列入“观赛黑名单”,永久禁止其进入国内任何职业足球比赛场馆观看比赛。
这是自中国足协2023年推出《职业联赛赛区安全秩序管理规定》以来,沧州赛区开出的最严厉罚单,赛区组委会声明中写道:“我爱游戏官方首页们坚决维护纯净的赛场环境,任何形式的侮辱性言行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戒。”
这起事件并非孤立现象,近年来,中国职业体育赛事中观众语言暴力问题日益突出。
2023赛季,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共记录在案的看台不当行为高达127起,其中言语侮辱球员和裁判员的案例占68%,篮球赛场同样面临这一问题,CBA联赛上赛季处理了31起类似事件。
语言暴力已经从个别球迷的失控行为,演变为部分赛场的“亚文化”,某些球迷团体甚至将辱骂对手视为“忠诚”的表现,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正在毒害体育竞技环境。
心理学家分析指出,群体环境中,个人容易因匿名感和从众心理降低行为约束,加之部分球迷将生活压力宣泄于赛场,导致过度行为的发生。
法律专家指出,我爱游戏首页入口国宪法虽然保障公民言论自由,但这项权利并非绝对不受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也规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将面临警告、罚款乃至拘留的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体育场馆被视为典型的公共场所,观众在观赛过程中的言行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看台并非法外之地,言论自由止于他人合法权益的边界。
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特别强调要“加强赛场行为规范,培育文明观赛文化”。
面对赛场语言暴力这一全球性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策略。
英国实行了严格的足球观赛禁令制度,被禁止观看比赛的人员必须在比赛日到当地警察局报到,防止其进入赛场,德国则采用“体育法庭”模式,由俱乐部、球迷代表和联盟官员共同组成仲裁机构处理违规行为。
日本J联赛推行“球迷教育计划”,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培养尊重对手的观赛文化,美国职业体育联盟则普遍采用“零容忍政策”,违规者不仅被驱逐出场,还可能面临刑事指控。
比较研究发现,最有效的措施是技术手段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英国顶级足球场馆现已普遍配备高灵敏度音频监测系统,可以精准定位辱骂声源并记录为证据。
治理赛场语言暴力需要多元共治的系统性工程,短期来看,加强技术防控立竿见影,国内部分赛场已经开始试用声源定位系统,这是值得推广的创新举措。
中期而言,需要完善黑名单信息共享机制,目前各赛区之间的球迷不良行为记录尚未完全互通,存在违规者在不同赛场继续滋事的可能性。
从长远看,根本之策在于观众素养的提升,体育主管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合作,将观赛礼仪纳入学校体育教育范畴,从源头上培养文明的体育观众。
俱乐部也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通过“球迷学校”等形式引导观众理解:真正的支持是为球队加油,而非向对手泄愤。
国内体育赛事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将迎来全面复苏后的第一个爆发年,球场内,运动员挥汗如雨展现体育魅力;看台上,每一声喝彩与每一次掌声都在塑造着中国观众的形象。
技术手段可以约束行为,教育引导能够润泽心灵,只有当每位观众都意识到:激情呐喊与侮辱性语言有本质区别,体育精神与暴力言行水火不容,中国才能真正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